“海盗”们的老爹、空战王牌波音顿与战功赫赫的黑羊中队

什么时时彩平台可靠

你的位置:什么时时彩平台可靠 > 新闻动态 > “海盗”们的老爹、空战王牌波音顿与战功赫赫的黑羊中队
“海盗”们的老爹、空战王牌波音顿与战功赫赫的黑羊中队
发布日期:2025-04-13 14:08    点击次数:177

接着上回咱们说到哪儿了?这次啊,是海盗战斗机战史的第6回,咱们继续聊聊F4U海盗战斗机在所罗门群岛那儿是怎么打仗的。(全文大概一万三千多字,挺长的,感谢大家耐心看)

【“海盗”中队的奋战】

到了1943年10月快结束的时候,日本的201和204航空队从布干维尔撤走了,跑到拉包尔去了。这样一来,布干维尔就算是没法再用了,日军在南太平洋的一个重要地方——拉包尔,就直接暴露给了盟军。拉包尔是新不列颠群岛里的一个大海空基地,总共有5个机场保护着岛上的辛普森港和卡拉维亚湾。岛的最西边都是坑坑洼洼和沼泽地,没法建机场。其中,拉库纳伊机场是最主要的战斗机机场,跑道有4500英尺长,跑到头就是火山。日军管这儿叫Rabinjikku,就是拉包尔下机场的意思,还有上机场叫瓦纳卡努,另外还有托贝拉机场和拉波波机场。

拉包尔这个地方防御坚固,总共有7个高炮队伍和5个机枪小队守卫着天空,配备了各种口径的大炮,像8门127毫米的、15门120毫米的,还有95门80毫米和70毫米的大炮,另外还有110门40毫米的、250门25毫米和20毫米的小口径高炮。但最厉害的还是机场跑道上的那些飞机——拉包尔的半永久机库能装下265架战斗机和166架轰炸机。这一年来,日本海军航空兵和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拉包尔和莫尔兹比港之间打来打去,谁也没占到便宜。到了12月中旬,日军大概还有300架飞机能用,而美国陆军航空兵也损失惨重:B-24和P-38飞机少了三成,轰炸的主力B-25更是损失了四成。就拿11月2号到11号的四次空袭来说,第5航空队就丢了20架B-24,21架B-25和38架P-38。

可是日本真的耗不起了。他们那边的高手,像西泽广义,都被叫回国当教练去了;坂井三郎呢,眼睛瞎了一只,正在家养伤。杉田庄一在8月26号那天,跟陆战队214中队的“海盗”干了一仗,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也伤得不轻,直接被送回国医治了。现在剩下的,数得上的高手就是日海航253航空队的岩本彻三,这家伙在日本海航里排第二,在中国那边打下了14架飞机,后来在所罗门空战又打下了快40架盟军飞机,其中11架还是“海盗”,加起来快80架了。但话说回来,战争输赢哪是一两个飞行员就能决定的。岩本这家伙,从侵华战争一直打到二战结束,在前线混了快8年了!这样的老鸟现在心里也是拔凉拔凉的。他说:“1943年前咱们还有点盼头,现在啊,大局已定,咱们不能当逃兵……咱们都是炮灰,没人想着怎么活下去,现在就是为了荣誉,死磕到底了。”

从1943年秋天那会儿起,拉包尔的日本海军航空队就开始用零式52型飞机了。这新玩意儿速度上比之前的21型快了一点点,不过好多老飞行员还是更喜欢21型。为啥呢?因为21型轻了差不多600磅,零式这种飞机,就得靠轻巧才能在水平对战里显身手。现在啊,他们看着美国人只有眼馋的份儿。“地狱猫”和“海盗”这两种飞机,不光是飞得比零式好,火力上也是更胜一筹。就像253中队的小町定飞曹长(他空战赢了40回)说的那样:“一旦被格鲁曼(F6F)那种飞机咬住尾巴,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子弹打过来,真盼着咱们也能有格鲁曼和‘海盗’那样的6挺12.7毫米机枪啊。”

上面那张照片是日本台南航空队2中队在1942年拉包尔拍的大合照。里面有几位特别厉害的飞行员,他们打下的敌机数量可不少:前排左边第二个叫石川清治,他打下了5架飞机;中间排左边第一个太田敏夫,战绩是34架;紧挨着他的左边,坂井三郎,那可是个狠角色,打下了60架;再往左,米川正吉,6架战绩;后排左边第一个,西泽广义,战绩惊人,86架;后排左边第四个,远藤树秋,打下了14架。可惜啊,这张照片里的飞行员,只有坂井三郎和石川清治活到了战后。

这时候,海航17队终于赶到了。时间来到了10月底,约翰·布莱克本少校带着他的队伍在新几内亚的奥东加机场降落。他们的飞机,引擎上都有着小小的“骷髅”标记,一架接一架地从4000米长的白色珊瑚沙跑道上滑下来。机场的另一边,是陆战队215队的地勤人员在等着。之前已经提到过,海航17队是最早用上“海盗”飞机的两个海军队伍之一。他们原本是在“邦克山”号航母上的,而“海盗”飞机也已经在航母上安全起降过好一阵子了。但海军还是打算在以后的战斗中用上更可靠的“地狱猫”战斗机。可问题是,海军的物资系统里根本没有“海盗”的零件。要是飞机轮胎破了,或者降落到别的航母上,那就连最基本的维护都做不了了。所以,一纸命令就把他们调到了所罗门群岛的最前线,让他们作为陆地上的部队参战。没想到,这次机缘巧合,反而让“骷髅”队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11月1号那天,盟军跑到布干维尔岛北边的托罗基纳角去登陆了。所罗门那边的航空队挺给力,派了32架战斗机在登陆的海滩上头飞来飞去保护他们,一整天都有日本飞机从拉包尔那边赶过来捣乱。早上7点37分,“骷髅”小队的8架“海盗”飞机在奥古斯塔皇后湾那边等着命令。过了8分钟,他们在1万6千多米高的天上看到了40架日本的零式和九九式轰炸机。布莱克本想把他那8架“海盗”分开,一部分盯着零式,另一部分去干俯冲轰炸机。其实应该先打日本飞机队伍后头的俯冲轰炸机,但那些飞行员们太想打仗了,一看零式就眼红,全冲着领头的敌方战斗机去了。第一轮交锋下来,4架零式就变成了火球,那些俯冲轰炸机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四散逃跑。本来挺有组织的攻击,一下子就变成了没头没脑的追赶,结果又有4架零式被打了下来。

上面那张照片拍的是海航17中队的飞行员们,在战绩展示板前面一起拍照留念。站在后面,从左数起,第一个是哈利·马奇上尉,他打下了5架敌机;第二个是卡尔·吉尔伯特中尉,战绩是1架;第三个是沃特·夏布上尉,战绩挺特别,是6.25架。再看看前面一排,从左开始,惠特尼·沃顿中尉站在那儿,他打下了2架敌机;旁边是弗兰克·基格少尉,战绩也是2架;最后是哈罗德·比塞吉奥中尉,同样有2架的战绩。这张照片是在1944年1月份拍的。

接替海航17中队的,是陆战队215中队的威廉森中校带着8架“海盗”战斗机。他们碰到了大概25架日本战斗机和鱼雷机,干掉了其中的8架。大概13点45分,从214中队调过来的汉森中尉,盯上了一组9架九七式鱼雷机。还没等这些鱼雷机扔炸弹,他就打下了2架鱼雷机和1架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加上之前在214中队时赢得的2次胜利,汉森中尉这天直接成了王牌飞行员。不过,这位新王牌飞行员马上就被另一架九七式鱼雷机的机枪打中了。他紧急降落,还好被一艘驱逐舰给救了。在这艘船上,他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每个水手都过来拍拍他的肩,舰长还特意请他到舰桥上待着,一直待到战斗结束。

下午时分,海航17中队的指挥官罗杰·赫德里克带着他的队伍碰到了9架零式战机,他们成功打下1架,还打伤了1架。那天,海航17中队总共飞了5趟,每次都派出了8架“海盗”战机。托罗基纳角的登陆任务顺利完成,这意味着布干维尔岛被美军完全包围了。空战成果挺不错,打下了22架敌机,高炮还打下了4架,跟日本人自己说的损失一模一样。我们这边呢,损失了4架战斗机。就在同一天,日军把第3航空舰队的173架飞机从特鲁克搬到了拉包尔,再加上第11航空军本来就有的200多架飞机,日本海军把他们在南太平洋的主力飞机都集中起来,准备全力攻打美军登陆的地方。

上面那张照片里的F4U-1A战斗机,机身编号是17640,它是海军航空兵17中队队长,少校布莱克本的个人飞机,就在照片的左边。你瞧,它座舱下面已经挂了4个代表战斗胜利的徽章。而在照片的右边,站着的是沃特公司的工程师,名叫杰克·霍斯普斯。

可就在紧接着的那天,美国第5航空队从莫尔兹比港出发,对着拉包尔就是一顿猛烈的空中轰炸,白天几乎每小时都有飞机在上头盘旋扔炸弹。到了晚上,澳大利亚空军第8中队和新西兰空军第100中队的“英俊战士”那种双引擎的重型战斗机也不消停,继续摸黑去骚扰拉包尔。转眼到了11月5号,第8特混舰队的“萨拉托加”号和“普林斯顿”号航母也来凑热闹,直接冲拉包尔来了个出其不意的突袭。这连续的轰炸把日本飞行员们折磨得快要疯掉了。到了11月8日,日军又调集了上百架飞机去攻打托罗基纳角海面上的登陆部队,我们这边海航17中队的6架“海盗”战斗机也加入了防空大战,一番激战后,打下了3架日机,还打伤了4架。

11月11号那天,美国派了三艘航母再次攻打拉包尔,它们分别是“埃塞克斯”号大航母、“邦克山”号大航母,还有“独立”号小航母。其实在这之前,11月5号的时候,美国的飞机已经轰炸过拉包尔,把那边的日军重巡洋舰舰队打得挺惨,这样托罗基纳的登陆场就安全多了。到了11号,美国人打算一举消灭拉包尔的水面舰队。不过,这次任务可不简单,日军拉包尔飞行队虽然最近打得挺惨,但他们还是把所有能用的飞机都凑起来了,再加上从新爱尔兰岛其他机场飞来的飞机,加起来还有好几百架呢。美国人想快点打完,所以把能用的舰载机都派去攻击了,而他们航母的防空任务,就交给了所罗门飞行队。

海航17队里有个叫罗杰·赫德里克的少校,他在那个队伍里打下了9架敌机,而且全都是零式。他开的那架飞机编号是17,不过说实话,他前后总共换过3架17号的飞机。你看图上这架,它的机身号码其实是18005。

早上六点整,海航17中队的23架“海盗”战斗机和海航33中队的12架“地狱猫”战斗机准时从萨基角起飞,飞到了舰队上空。对于“骷髅”中队的这些飞行员来说,再次见到“邦克山”号航母,让他们想起了很多往事。这一天的工作安排得很满,上午他们得在舰队上空护航,到了中午得在航母甲板上降落加油,下午还得重新起飞去巡逻,一直忙到晚上特混舰队撤离。在35架陆地起飞的战斗机护航下,3艘航母开始放飞机群,朝着东南方向160英里外的辛普森港进发。

飞了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后,布莱克本指挥着12架“海盗”战斗机稳稳降落在长达800英尺的“邦克山”号航母甲板上,与此同时,赫德里克作战官指挥另外11架降在“埃塞克斯”号上,“地狱猫”战斗机则去了“独立”号。这段时间,陆战队的“海盗”们负责空中警戒,布莱克本他们则在航母上洗了个澡,吃了顿饭,还跟老朋友聊了聊天。对他们来说,“邦克山”号航母就像真正的家一样,比那些满是破帐篷和生锈飞机的海岛机场好多了。还没到11点,海航17中队就再次起飞了,而陆战队的212中队和221中队则分别返回了巴拉克玛和蒙达机场。不过,海航17中队的3架“海盗”战斗机因为引擎出了问题,就先回了奥东加。10点42分,第一架返回的“地狱猫”战斗机匆匆在“邦克山”号甲板上着陆,紧接着就开始加油装弹。这时,还有20架“海盗”在上空盘旋,保护着第二波空袭机群做出击前的准备。

上面那张照片里的F4U-1A飞机,因为维修来不及了,就直接被丢到了蒙达机场的那个废弃飞机堆放地。不过啊,地勤人员可没闲着,他们把飞机上能用的零件都给拆走了。在所罗门这儿,零件短缺那可是家常便饭。

剩下的时间里,啥事儿都没发生,直到11点半,斯崔格中尉在队伍北边大约10英里的地方,瞅见了一架孤零零的日本飞机。他第一眼还以为那是德国造的Bf 109呢,结果一看,原来是Ki-61“飞燕”战斗机。这飞机用的液冷发动机,俯冲和加速都比其他日本战机要快。那个日本飞行员还想跟美国人比俯冲呢,可他倒霉,碰到的不是P-40,而是“海盗”战斗机。俩飞机从23000英尺的高度,嗖的一下子就俯冲到200英尺。就在“飞燕”要拉起来的时候,“海盗”紧跟其后,砰砰砰几枪,就把“飞燕”打下了海。这么一来,编队的位置肯定是暴露了。到了下午1点13分,大规模的空战就开始了。

雷达探测到有大批日本飞机,在距离120英里的地方正往这边靠近,航母立刻迎着风,赶紧放出第二波战斗机去迎战。布莱克本瞅准机会,又打下了一架单独的“飞燕”战斗机,他打中了那架飞机的左翅膀根儿,然后它就直愣愣地栽进了海里。到了下午1点51分,在距离编队大约15英里的地方,保罗·柯德雷中尉的小分队也瞧见了日本飞机大队。航母上的指挥人员赶紧让他汇报敌机的数量,他惊呼:“妈呀,好几百上千架呢!”说实话,这么大规模、这么密集的机群真是少见——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九七式鱼雷机加起来得有40架左右,在18000英尺的高空飞行,上面还有60多架零式战斗机在掩护,后面还跟着一群一式陆基轰炸机,里面还混杂着日本陆航第78战队的“飞燕”战斗机。

现在离海航17小队起飞已经过去了快3个小时,算上返航要用的油,他们油箱里的油已经不多了。偏偏这时候航母还在不断派出飞机,没法给他们紧急降落加油。所以他们能战斗的时间很短,顶多做一两次飞过战场的动作就得回去,但这样也足够他们冲进日军的队伍里大闹一场了。“兄弟们,动手吧!”海航17小队的“海盗”战斗机开始加速,争取给航母争取到派出飞机最关键的几分钟。

斯崔格中尉还是冲在最前头,他在两万四千米的高空击落了一架零式战斗机,可紧接着就被更多的敌机给围住了。这时候,F4U的高空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猛地一拉驾驶杆,R-2800发动机立马咆哮起来,那股子强大的力量轻轻松松就让他攀升到了两万八千米的高度,日本飞机根本追不上。斯崔格中尉调过头来再次往下冲,这又是一次标准的“海盗”式攻击。他先是一架零式21型的方向舵给打碎了,接着又让一架零式32型的机翼受了伤。但这时候油已经不多了,他没法再去确认战果,只能带着点遗憾回去了。

好多飞行员都是那样干,赫德里克也是,他一看到零式战斗机着火,就赶紧掉头飞回来了。盖尔中尉呢,他盯上了一架九七式鱼雷机,穷追不舍,一直追进了“邦克山”号周围那密密麻麻的高炮火力网,最后成功把它给打了下来。就在这时候,“邦克山”号的甲板上,“比利”瓦兹中尉,他是海航18中队的,刚驾着“地狱猫”战斗机起飞,起落架都还没来得及收呢,就碰上一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迎面就把它给击落了。再说海航17中队,他们已经打下了十多架敌机,这会儿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往回飞了。这海空大战啊,其实才刚刚开始。航母编队这时候也紧凑起来,形成了一个直径大约2000码的防空圈,所有的防空火力全开,嗖嗖地往外喷。甲板上停着的地狱俯冲者轰炸机也没闲着,它们用后座的机枪朝天乱射一气。40毫米的博福斯高炮和20毫米的厄利孔机炮,那火力交织得跟铁网似的,密不透风,甚至有一枚落下来的炸弹,都被这火网给凌空打爆了。

“埃塞克斯”上的“地狱猫”战斗机猛地窜到空中,起落架都没来得及收就加入了激战。乔治·布莱尔少尉的飞机子弹还没补全,但他毫不犹豫地起飞了,结果用副油箱意外砸中了一架九七式鱼雷轰炸机!这时,天上到处都是双方飞机和防空炮火交织出的黑烟。海航17中队的霍华德·布里斯中尉正往回飞呢,突然,一架被“地狱猫”紧追不舍的九七式鱼雷机慌慌张张地闯入他的视线,紧接着就被一连串精准的子弹打进了海里。紧接着,布里斯中尉又发现一架鱼雷机贴着海面准备投弹,他等飞机过了三遍才把它打下来,那时候离“邦克山”号军舰已经不到1000码了。但他还不能松口气,因为第三架鱼雷机也出现了。布里斯开着“海盗”战斗机从对方后面4点钟方向发起攻击,同时,一架“地狱猫”也从9点钟方向猛冲进来,两架飞机的火力交叉,很快就把这架鱼雷机给干掉了。布里斯中尉和盖尔中尉临时组队返回,等他们飞回巴拉克玛机场降落时,油箱里的油只够再飞5分钟了。

上面那张图是海航17中队的赫德里克少校的另外一张照片。有个挺显眼的地方,就是战绩标志旁边有个“骷髅”标志。但这个“骷髅”啊,是为了给记者拍照特地画上去的,不是一直都有。在海航17中队,只有飞机引擎罩两边的那个“骷髅”标志才是正式的样子。

凯福德中尉本来都快飞回家了,但看到天边炮火连天,他这心里头一激动,毕竟是头一回打仗嘛,就啥也不顾了,直接调转机头又杀了回去。刚好碰上一队九九式轰炸机刚俯冲完,他眼疾手快,几秒钟内就干掉了第一架,接着又把第二架和第三架给打爆了,第四架也被他打得伤得不轻。没过多久,他刚准备继续返航呢,结果又撞上了日军的第二波攻击机群,得,他又一次转了回去。这回他瞅见一架九七式鱼雷机正悄悄跟着“邦克山”的屁股后面,打算来个偷袭雷击呢。

中尉紧追不舍,冒着密集的高炮火力往前冲,他的“海盗”战机不幸中了几枚自家20毫米炮弹。他一直紧紧咬住那架鱼雷机,追得离对方机尾只有15英尺远,螺旋桨差点就削到对方了,这时他才开火,把原本该归高炮的战功给抢了。这时候,他的飞机快没油也没弹药了,只好向“邦克山”号航母求救。可这时日机正发动第三轮攻击,航母忙着躲闪,他只好在上空盘旋,一直等到3点20分战斗结束。下午4点半,凯福德中尉加满了油,6点独自飞回了机场。这一天,他总共飞了11个小时,在航母上起飞降落了两回,打下了4架敌机。海航17中队这天总共确认击落了18架敌机,可能还打下了1.5架。不过,他们也有损失,3架F4U战机受损,还有2架在回航时没油了,只好迫降在海面上。还好,所有飞行员都安然无恙。

经过一场46分钟的空中恶战,日本那边损失惨重,九七式鱼雷机掉了14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折了17架,零式战机也少了8架,还有好多飞机受伤飞回来的。日本第三航空舰队这回元气大伤,他们两周前从特鲁克搬过来时有173架飞机,现在就剩52架了,只能回卡罗林去重新整顿。不过拉包尔那边还在活动。到了11月17日,日军又派了70架轰炸机出来,还有40多架零式战机护航,一起去偷袭托罗基纳滩头(这是204航空队的记录)。日军轰炸机飞到25000英尺高,快到奥古斯塔皇后湾时,碰到海航17中队的8架“海盗”战机也在那高度巡逻。这8架“海盗”战机没等日军战斗机反应过来,就冲进轰炸机群里。结果罗伯特·安德森中尉的飞机被两架零式21型围攻,最后被岩本彻三给打下了。

但他那帮飞行员大都是刚从日本国内新调来的生面孔,被“骷髅”中队那些老兵用他们的老办法一一打败。他们这边打下了10架日本飞机,不过自己也折了2架。从19号到20号,日本人换了打法,每天早上都派小股部队去偷袭托罗基纳滩头,扔下炸弹就跑,等美国人缓过神来,他们早没影了。中队的技术官达文波特中尉想了个埋伏的招儿。到了21号,他带着4架“海盗”飞机,天还没亮就起飞了,飞得特别低,不到3000英尺,藏在奥古斯塔皇后湾旁边大山的阴影里头。

他们等了好久,一直等到太阳爬上了天边,可那些日本人还是没出现。正当他们心里琢磨着要不算了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看那边,11点钟方向,海面上有6架零式飞机排得紧紧的飞过来了!”达文波特眼疾手快,一下子就冲到了对方领头飞机的旁边,从很近的地方开火,把那家伙打得直接在天上炸了。与此同时,另一架零式从达文波特的左边开了枪,不过打得太偏,没中。接着,多利斯·弗里曼中尉就把那架日机给打下了。后面的战斗里,达文波特又干掉了一架,他的队友也打下了2架。最后一架看情况不妙,就往西北方向跑了,结果被弗里曼给追上了,也打下了。达文波特打下的第一架飞机后来被鱼雷艇给捞了上来,那些天天被骚扰的水兵们看到它就来气,纷纷上去给了它几拳。一问才知道,这个日本人是刚从特鲁克过来的参谋军官,任务是调查为什么拉包尔会短时间内丢了这么多飞机。到了月底,海航17中队回到了埃斯普里劳休息。这次他们一共打下了45架敌机,但是有3个飞行员牺牲了,还丢了5架“海盗”飞机,不过只有2架是在战斗中被打下来的。

海航17中队其实并不是海军里头第一个去打仗的“海盗”飞行队,这个头衔得给海航夜间战斗机75中队。75中队,那可是海军第一个专门负责夜间战斗任务的飞行队。他们的头儿,韦海姆少校,以前可是开过SBD战斗机,参加过1942年好几场航母大战的老飞行员了。1943年4月,韦海姆少校在罗德岛的匡塞特角海军航空站搞起了他的新飞行队。他手下的飞行员,那都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跟着他去所罗门群岛的,飞行时间最少的都有1000小时,整个飞行队的平均飞行时间更是达到了2000小时!到了8月份,他们手里已经有了8架崭新的F4U-2战斗机。韦海姆少校干脆把飞行队一分为二,一半他自己带着,另一半则交给了作战官哈默尔少校指挥。后来啊,哈默尔少校还当上了海航夜间战斗机101中队的队长呢。

上面那张照片拍的是海航17中队的多利斯·弗里曼中尉,还有他的34号“海盗”战斗机,照片是在1943年11月的奥东加机场拍的。那时候,他刚刚在21号那天打下了两架敌机,算是他的头两次胜利。在17中队的时候,他总共打下了4架。后来,他跟着赫德里克去了海航84中队,又打下了5架,成了个王牌飞行员。可惜啊,1945年5月11日那天,“邦克山”号航母被神风队的飞机给撞了,他当时正好在那个被撞的值班室里,结果就牺牲了。

第一小组开着6架飞机奔向南太平洋。到了9月11号,他们抵达了埃斯普里劳这个地方,除了开飞机的飞行员和那6架飞机,他们还带了2个操作雷达的人和12个士官一起过去。到了10月2号,他们就开始头一回的晚上巡逻任务(那时候已经有地面的雷达帮忙引导了),这可比17中队提前了快一个月呢。那时候,日本人晚上几乎没啥动静,所以他们就是坐在飞机里,时刻准备着起飞。快到10月底的时候,韦勒拉维拉岛上建起了第一个地面引导站,大家都叫它“月光站”。差不多就在这时,日本飞机也开始晚上出来捣乱飞行了。

通常啊,晚上七点那会儿,最后一架巡逻机就落地了,天一下子就全黑了。飞行员们忙了一整天,都回帐篷里躺着,点着蜡烛跟战友聊几句,在热乎乎的帐篷里慢慢睡着了。除了站岗的,到了晚上九点,基本上就没啥人走动了,大家都在为第二天早上四点要出击做准备。可就在这时,日本人来了,他们派来的往往是些慢悠悠的水上飞机,美国人给它们起了个绰号,叫“夜半巡查的查理”或者“擦飞机的查理”(因为晚上地勤人员得给飞机做清洁保养)。大概从半夜十二点开始,睡得正香的人们被一阵阵越来越大的嗡嗡声吵醒,一个个迷迷糊糊地从帐篷里跳出来,急急忙忙地往外看。

好多人就穿着丛林靴,戴着钢盔上阵,衣服裤子压根用不上。突然间,探照灯亮了,跟瞎子摸黑似的在天空中乱晃。没多久,远处飞机引擎声轰隆隆地靠近,探照灯偶尔照到敌机编队,这时候,四周的高炮就开始“砰砰砰”地猛射。有时候一炮打中倒霉的敌机,看着它冒烟慢悠悠往下掉,整个营地的人就像看比赛进球一样,兴奋地大喊大叫。但更多时候,敌机炸弹舱一开,大家只能躲在掩体里骂娘,大雨把掩体变成了水坑,深得都快淹到脖子了,还成了蛤蟆老鼠的游乐场。这么一番折腾下来,等警报解除,一般都得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这才回帐篷睡觉。结果到了两点多,敌机又来骚扰,大家又得慌慌张张跳进掩体。

四点钟的时候,那位飞行员眼睛熬得通红,嘴里不停地嘀咕着脏话,走进食堂去吃饭。吃完饭,他就坐上卡车往机场赶。月亮那会儿正往下落,基地里所有的灯都熄了。没想到日机又来偷袭,大家伙儿慌里慌张地从卡车上跳下来,直接在路边的泥地里趴下,一直等到警报声停了才起来。然后啊,一个个累得跟狗似的,还得去机场执行巡逻和空战任务,这一天过得真是太折腾人了。从10月20号到31号,蒙达机场被这样骚扰了整整15次。记得有一天晚上,波音顿少校一个人在一点钟的时候驾机升空,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日本轰炸机就在蒙达机场周围转圈圈,愣是不敢靠近扔炸弹。那个凌晨安静得出奇,一次警报都没响。大家对“老爹”真是感激得不得了。

早上五点,他已经安全着陆了。这时候,还有六个飞行员正打算上天去接替他的位置。但没想到,日本人等不及了,直接冲了过来。214中队的博加特中尉,当时正坐在飞机旁边,结果被炸弹的气浪给甩了出去。剩下的五架飞机见状,立马升空,追了75英里远,才把那架轰炸机给击落。可就算这样,到了晚上,骚扰轰炸还是没有停。这就是西南太平洋的战场,两边的飞行员都超级有拼劲,攻击起来毫不含糊。

海航的那个75夜间飞行队来了之后,也只是让这儿的情况稍微好点了些。一开始,他们的战斗成果真的挺差劲的,一架敌机都没打下来。这里面的原因啊,有好几个,比如说飞机晚点了、地面的指引给错了方向,还有日军那边搞的无线电干扰等等。9月和10月里,有两个晚上,他们总共飞了7趟出去。这里面,有5趟都是快靠近目标的时候,机上的雷达突然不工作了,结果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另外2趟呢,倒是发现了敌机,也进行了拦截,但其中一架日军飞机跑了,另一架就被他们给打下来了。

10月31号晚上快11点10分的时候,奥尼尔中尉从蒙达机场驾机起飞。飞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引导站那边传来消息,说肖特兰岛东南方向发现敌机,但后来发现那是个误会。好在那晚月亮特别亮,中尉一眼就看到了万英尺高空有架轰炸机迎面飞来,而他自己飞到了1万2千英尺高。他赶紧来了个急转弯,加速往前追,在离那轰炸机大概200码的地方开了火,一下子就把轰炸机的一个引擎给打着了,火苗子呼呼地冒,没多久引擎就熄火了。那轰炸机体积大,转来转去的想躲,但在月光下根本没法藏。奥尼尔中尉再次靠近,在7千5百英尺的高度又是一阵猛射,直接把轰炸机打成了一团大火球。肖特兰岛上的探照灯一直盯着那轰炸机的残骸,直到它掉进海里。

从12月10号起,韦海姆少校调了两架飞机去新建的托罗基纳角机场,之后每晚都安排一架飞机在空中守着,一直守到1944年1月份。这期间,他们打下了5架晚上偷偷摸摸飞来的敌机。要说最神奇的一晚,还得数12月11号那晚,又是奥尼尔中尉立了大功。他晚上11点飞机一起飞,就在机场南边大概3000英尺高的地方瞅见了敌机,还发现敌机的发动机火光越来越小,明显是在加速逃跑。奥尼尔想追,但还是先按规矩试了试机枪。结果逗乐的事情发生了:地面的指挥站跟他说那架日机掉下去了,而且已经飞得太高,雷达都探不着了。紧接着,海面上有艘登陆艇也报告,说看见一架一式轰炸机刚掉海里。奥尼尔一头雾水地往回飞,心里琢磨着这事儿也太邪门了,自己就是随便试了试枪,没想到黑漆漆的夜里还真把一架敌机给打下来了,连敌机长啥样都没看清呢。

在整个12月份里,海航75夜间小队的飞行员们相当厉害,他们打下了2架二式水上战斗机,还有1架可能是被他们给打下来了。到了1月份,他们又击落了2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这些空战大多发生在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这段时间,飞行高度嘛,从3000英尺到8000英尺都有。其实打了多少架飞机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75夜间小队在这段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夜间拦截的本事。比如说,晚上从托罗基纳角那条窄窄的临时跑道上起飞,那可真是个技术活,因为漏出来的滑油老往挡风玻璃上喷,让本来就不大的座舱视野变得更差了。韦海姆就琢磨着,要是能设计个减速装置就好了,因为对于那些飞得又低又慢的夜间偷袭者来说,“海盗”飞机飞得太快了,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开枪的机会。但这些问题在所罗门那边都没法解决。说起来,F4U-2是“海盗”家族里唯一一个参加夜间战斗的型号,它飞得快,爬升也猛,只要日机被发现,那就别想跑了。而且,它还能在95节的低速下拐小弯,对付一式轰炸机和九九式俯冲轰炸机那是绰绰有余。

12月9号那天,海军的工程兵们正忙活着在托罗基纳角建个临时机场。与此同时,陆战队的212和215中队的地勤兄弟们已经早早地到了,开始忙前忙后地做准备。到了第二天,当他们飞机落地那会儿,莫雷尔少校带着216中队的17架“海盗”战斗机,正在天上巡逻呢。他们的任务分配得很清楚:216中队负责守好基地上头的天空,别让敌人有机可乘,而其他那些战斗机中队,就一路往北,给12月17日要对拉包尔发动的大行动清路。

按照陆军和海军的划分,布干维尔岛往西那块地方归西南太平洋战区管,所以拉包尔这块地方,主要由在莫尔兹比港的第5航空队和澳大利亚空军来看守。那时候,又有133架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机,其中包括70架战斗机,从特鲁克飞到拉包尔,让那里的作战飞机数量保持在大约300架。到了1943年12月,麦克阿瑟计划攻打格罗斯特角,好给进攻新几内亚北岸铺路,但他打算先假装攻打马加斯角,把日军注意力引开。15号天还没亮,日军的侦察机就看到美国的登陆船队正往新不列颠岛西边开。接下来两天,日军的零式战斗机,还有从维瓦克飞来的“隼”和“飞燕”,跟美国的第5航空队的P-38“闪电”和P-47“雷电”在海滩上空打得火热。美国陆军航空队的432和431战斗机大队的飞行员们,被日军每天早中晚不停地轰炸,都快撑不住了。所以,从12月17号开始,海军所罗门航空队也开始攻打拉包尔,帮陆军减轻点负担。

“海盗”们这回可真碰上硬茬了,拉包尔那边的海军陆基航空兵,那叫一个难缠。不光是地面的大炮和敌机拼命阻拦,连老天爷都不帮忙,天气糟糕得要命。有好几次,咱们飞到拉包尔上空,云层低得吓人,就几百英尺高,飞行员都能清清楚楚看见雷电在云里轰隆轰隆响,时不时还炸出个大光柱子,直愣愣冲到四万英尺高的天上。就在这又低又挤的地方,轰炸机和战斗机跟开水里的饺子似的,上上下下翻个不停。气流带着雨云,说冲散咱编队就冲散,云缝里漏出来的阳光,加上时不时蹦出来的闪电,看得人眼花缭乱。这时候,想找方向,唯一的办法就是往地面靠。一靠近,嘿,辛普森港的日军舰船,还有顺着火山壁排得密密麻麻的防空阵地,全都露出来了。高射炮砰砰砰地打,炸出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烟雾,地上步兵也是拼了命地放黑烟,曳光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跟萤火虫乱飞似的轨迹。

就在轰炸机即将要开始投弹的那一刻,零式战斗机突然从云层里头猛冲下来,直接扎进了美国飞行队的阵型,专门盯着一架飞机猛打,直到那架飞机冒着烟摔了下来。这时候,轰炸机上的机枪手们都不敢随便开枪,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打到自己的战友。而那些被打中的零式战斗机,经常是不管不顾地朝着目标撞过去,打算一起完蛋。护航的战斗机呢,大多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自己人的12.7毫米高射机枪给误打了下来,其实他们也没辙,一边攻击敌人一边还得护着慢悠悠的轰炸机,根本做不到。战斗打得热火朝天,只要是两架以上的小分队,基本上都被打散了。那些落单的战斗机只能远远地跟在大部队后头,一看到有日本飞机偷袭,就赶紧冲上去,砰砰砰打上几枪,把敌人给吓跑。

B-25轰炸机威力十足,担当着主要的攻击任务。它不光在机头两边、背上、尾巴、机身两侧装备了总共10挺大口径的机枪,有些飞机还在机头额外装上了4到8挺12.7毫米的机枪。这些轰炸机就像割草机一样从低空冲下来,一边疯狂地向地面士兵、高炮阵地、军营、停机坪,甚至海港里的军舰扫射,一边大量扔下碎片炸弹,爆炸引起的浓烟一下子就把周围所有的飞机都给遮住了。突然间,领航员大喊大叫起来,“火山!小心火山!”于是,庞大的轰炸机紧贴着山壁,几乎是直着往上冲,螺旋桨卷起的火山灰就像20毫米的炮弹一样,噼里啪啦地打在座舱玻璃和引擎盖上。轰炸机摇摇晃晃地往上升,穿过了一大片雷雨云,云里面还有好多迷路的战斗机,敌我双方都在拼命求生和全力战斗,角色转换得特别快,大家都靠着仪表来辨认方向。直到飞到了25000英尺的高空,日本战斗机才少了一些,幸存下来的机组人员总算是能喘口气了。

所有声音都消失了,座舱的玻璃上蒙上了一层白白的霜,电台里只剩下嘈杂的噪音,陀螺仪乱转个不停,引擎热得烫手,飞机某个地方开始让人心里发慌地颤动,机身和机翼上都是战斗留下的伤痕。要是换做从欧洲回来的轰炸机组成员,这时候估计早就松口气了,因为德国空军的短脚战斗机顶多送到荷兰边境就得回头,但这儿可是西南太平洋啊!日本人会拼命追上好几百里地,有时候能直接追到美军的机场去!每次护航任务结束后,美军战斗机飞行员平均都得瘦个十斤八斤的,这就是拉包尔,这就是让人害怕的所罗门天空!

12月17号那天,所罗门航空队琢磨着,想借鉴布干维尔那次大战的经验,先派战斗机去清扫下战场。这时候他们能调用的战斗机大约有270架,不过其中有69架是腿短的P-39“空中眼镜蛇”,所以真正的主力军是71架“海盗”战斗机和58架“地狱猫”,再加上39架P-40“战鹰”和陆军那边的31架P-38“闪电”。但这时候“海盗”战斗机正被各种机械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尽管它以前战绩赫赫。到了17号这天,能出勤的“海盗”只剩47架了,跟53架“地狱猫”和36架“战鹰”比起来,“海盗”的出勤率也就勉强达到三分之二。当然啦,那个同样复杂高端的洛克希德P-38“闪电”情况更糟,完好率才38%。

这次行动,咱们有150架战斗机要出动,P-39不在其中。所罗门航空队打算照着布干维尔那一套来干,先用一大堆战斗机把日军的防线给扫平。早上4点45分,各个中队从韦勒拉维拉、拉塞尔、蒙达这些地方起飞,到了6点,它们就陆陆续续降落到托罗基纳角那个临时机场去加油。到了8点半,塔台上绿灯一闪,31架“海盗”、22架“地狱猫”还有23架新西兰的“小鹰”又呼啦一下飞起来了,它们在布干维尔海岸线那边排好队。陆战队的222、223和214中队,开着F4U,从2万英尺到2万6千英尺的高空一字排开,216中队的8架“海盗”就在旁边机动支援。海军的海航33中队、40中队开着F6F,负责1万5千英尺到2万英尺的高度,1万5千英尺以下的空间,就交给新西兰空军的14和16中队了。

这天的事儿真是出师不利。大概10点20分那会儿,所罗门航空队的飞机飞到拉包尔上空,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日军战斗机都跑马加斯角那边轰炸去了。盟军的战斗机呢,因为性能、起飞时间和机场都不一样,配合上就有点乱套。新西兰的P-40战斗机倒是挺积极,比预计的还早到了一两分钟,但它们兴冲冲地冲向目标时,负责高空掩护的美国战斗机却还没到!这种时间上的差错,代价可不小。新西兰的飞行员们在拉包尔东南大约20英里的卡邦加湾上空,头一回撞上了日军海航204战队的12架零式战斗机,带头的还是空战老手伊藤清飞曹长(据说空战赢了17次)。紧接着,海航201战队的15架零式和海航253战队的飞机也都加入了战斗,一下子战斗就全面爆发了。盟军的大队长欧文·弗里曼在无线电里急得直嚷嚷:“东条那家伙真是的!”同时,他赶紧指挥手下抢占有利高度。经过一番乱战,新西兰人打下了5架日军飞机,但自己也损失了3架,连大队长弗里曼的飞机都被击落了。

美国人一到战场,就傻眼了,原本计划的清扫行动变成了你追我赶的游戏。美军的战斗机一架接一架地从天而降,加入战斗,而日军的战斗机也从基地起飞,加入战局。接下来的几天,这样的场景成了常态,拉包尔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就像是在机场和战场之间跑马拉松,飞行员们累得够呛。以至于,一旦机场被大批敌机空袭,他们干脆就不起飞迎战了。波音顿这时候也察觉到了全面出击的问题:自家飞机一股脑儿冲出去,太容易被人发现。虽然拉包尔还有大批战斗机,但敌人根本不想跟你硬碰硬。说不定,小股飞机出动,偷袭的效果会更好。所以,所罗门航空队改变了战术,每次出击的战斗机不超过48架。

打仗的时候,各个飞行中队得配合得更好些。带队的指挥官得飞在队伍最前头,那样最容易瞅见敌人。等突袭一得手,咱们占了高度优势,准备开打或者清理战场时,指挥官就得降到编队最下头。这样他能一眼看清整个战场的动静,指挥手下打仗就更顺手、更有效了。

23号那天,我们开始用新战术了。先是44架战斗机保护着陆军的24架B-24轰炸机去拉包尔,接着48架海军陆战队和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作为攻击队伍,在后面15分钟的位置跟着。轰炸机飞到21000英尺高开始投弹时,20架日本零式战斗机突然从云层里冲下来,结果被后卫战斗机给逮住了。美国这边说打下了30架日本飞机,其中陆战队214中队就干掉了12架,波音顿一个人就打了4架,他的战绩升到了24架。之后,从托罗基纳角出发的4个“海盗”战斗机中队就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机来清理空中,配合陆军轰炸机一起,一点点削弱拉包尔的防空力量。光是27号和28号这两天,就有52架日本飞机在空中和跑道上被击毁,这里面有33架是陆战队打的。

到31号那天,盟军说他们在新不列颠群岛的天空打下了147架日本飞机,不过实际数字可能比这少点儿,因为日本人自己记的账上,1944年新年那会儿,拉包尔那边还剩下大约200架飞机呢。这时候,岩本的飞机座舱旁边都快被樱花标志给贴满了,得有60来个吧。虽说从1943年6月开始,日本人就不算个人打下的战绩了,都归到中队里头,但像岩本彻三这样的老飞行员,还是自个儿在心里默默记着。这时候,日本国内那些宣传的人正使劲儿吹呢,说他们从1942年10月到1944年2月,在所罗门那片天上打下了1357架盟军的战斗机,611架轻型轰炸机,还有50架重型轰炸机。可除了那些飘飘然的领导层和老百姓,真正在前线拼的那些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最后一批精英,却在那些偏远的岛上没完没了地打仗。他们啥好处都捞不着,勋章没有,升职没有,连休假都没有,胜利和活下去的希望都被剥夺了,就只能为了职责和那点荣誉,一直打到死。

12月的时候,223中队的陆战队员们跟着新队长马里安·卡尔少校又回到了所罗门。这位少校之前已经打下了16.5架敌机,那是在1943年8月20日到10月21日之间的事儿了。现在,他换了架更牛的F4U-1A飞机,战斗力爆表。就在12月23号和27号这两天,他在拉包尔上空分别干掉了一架“彗星”俯冲轰炸机和一架零式战斗机,这样一来,他的战绩就变成了18.5架,成了波音顿最强的对手。其实啊,对这些空战高手来说,太在意自己的战绩反而不好,容易影响心态和判断。波音顿现在就有点这个意思,他在中国战场已经打下了6架敌机,这战绩大家都有目共睹。27号那场战斗之后,他的总战绩达到了25架,就差1架就能追上福斯和里肯贝克的纪录了。但问题是时间不多了,214中队1月中旬就得回去休整,波音顿要是想破纪录,可得抓紧时间了。而且啊,这段时间天气也开始变糟,飞行任务老是被取消,剩下的机会真是屈指可数了。

眼瞅着时间快不够用了,“老爹”比平常急眼了不少。有些记者和看热闹的人逗他,问他啥时候能破纪录,但他们哪知道,陆战队214中队的哥们儿心里清楚,他们队长现在累得不行,眼皮子都得靠烟叶撑着,生怕执勤时打瞌睡。到了1月2号,韦勒拉维拉岛上,卡尔少校正忙着为第二天的出击做准备,这次是去拉包尔例行打扫战场。卡尔觉得自己战绩已经不少了,挺大方地把这次机会让给了陆战队214中队,“老爹”一看,感激得不行,立马就接了。说实话,这俩高手平时私下里没啥深交,既不是铁哥们儿也不是死对头,但都挺瞧得上对方的胆子和本事。

第二天,“黑羊”飞行队在拉包尔那片天上碰上了差不多60架日本飞机,从一万二到一万五千英尺的高空,战斗打得那叫一个激烈,“海盗”队在高空占了上风。头一回交锋过后,214队的队员们瞧见他们队长干掉了一架零式战机,都兴奋得直嚷嚷,可战斗很快就乱套了,两边开始在云层里进进出出,互相追着跑。波音顿和他的搭档,上尉乔治·阿西蒙,他俩发现低空有不少零式,于是就往下追,结果跟自己的队伍走散了。等他们俩穿出云层一看,妈呀,敌人多得数不清,直接就把他俩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次空战从一万二千米高空一直打到海平面上,两架“海盗”战斗机玩起了高难度的剪刀机动,你掩护我,我掩护你,互相配合着,每个人都打下了对方后面紧跟着的一架零式战斗机。可就在这时,阿西蒙的飞机挨了一炮,他开始摇摇晃晃地往下掉,好几架零式战斗机见状立刻追了上来,想要一举消灭这个受了伤的猎物。而“老爹”则驾驶飞机猛冲过去,拼命朝敌机开火,硬是把它们给吓跑了。就在那架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僚机即将坠入大海之前,“老爹”又击落了当天的第三架敌机,然后战斗就告一段落了。阿西蒙的飞机在海面上飞得极低,几乎贴着水面,结果被日机打得跟破布似的,油箱也被打漏了。他没办法,只能把飞机倒过来,然后打开座舱盖往下跳。降落伞在大概一百多米高的地方才打开,结果他就像是刚被往上提了一下就直接掉进了海里,连晃悠一下都没来得及。

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里,日军飞机轮番上阵,用它们所剩不多的子弹,朝着海面上时沉时浮的波音顿少校开枪,但遗憾的是,谁也没打中他。所以,少校一直忍着没打开救生筏,硬是在水里泡了整整俩小时。直到确定那些日本飞机都飞远了,他才敢把救生筏打开,爬进去,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自己能顺着洋流漂到圣乔治角,好让那儿的观察哨发现自己,把自己救走。但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这么安排,天一黑,不远处竟然冒出了一艘潜艇。少校一眼就看到了潜艇舰桥上的旭日旗,吓得他立马把自己那把7.62毫米口径的柯尔特手枪扔进了海里,那枪里装的可是日内瓦公约不让用的软尖弹头。

让人不解的是,日本人那边竟然一直藏着掖着,没对外说他们已经逮住了波音顿少校。结果,就这么过了3个月,他居然还被授予了国会荣誉勋章。波音顿少校最后那两场战斗,虽然没人能站出来作证,但官方还是都承认了。这么一来,“老爹”总共28次的胜利战绩,就让他成了海军陆战队里的头号王牌。又过了5天,214中队再次没了队长,他们也结束了第三次的战斗任务。这阵子,他们确认打下了97架日机,可能还打下了32架,另外还在地面上干掉了21架。加上之前赢的30次,他们在海军陆战队的中队里排到了第七。而卡尔少校呢,30天后就被调到了12大队当参谋去了,从此就告别了空战,再也没机会增加战绩了。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